紅、腫、熱、痛急性期 用冰的  慢性期或亞急性期傷害 來熱的

[文‧卓瓊鈺(作者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講師)]

  冷與熱在物理治療部門中,算是最常用到的物理治療了。病友們常會問:「我現在到底該冷敷或是熱敷呢?」而對於不論冷敷或熱敷;使用的時間多數人也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想到就往傷處敷一敷,忘記了就放任不管,這對傷口的癒合到底是利是弊呢?且聽物理治療師為您說明。

一般而言,在體表使用冰敷時,除了身體溫度開始降低外,它會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發炎情況緩和,以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打球扭傷、發炎、表皮一度燒傷、肌肉痙攣或水腫等情況,效果十分顯著。局部、暫時性的冰敷(約二十分鐘左右,不會使身體溫度降的太低;因此,當你發現嘴唇變白、身體不自主地顫抖時,這可能是太冰或是冰敷太久的現象,應立即保暖並停止使用。

相反的,熱敷則會使體溫升高,造成血管放鬆,增加身體代謝速率,有增加韌帶、關節囊、肌肉彈性,促進癒和的效果。因此,臨床上,熱療多用於傷害的亞急性期及慢性期。若傷害仍處在急性期,或是病患有血液循環不良、感覺異常、體溫調節異常等情況,最好不要使用熱敷。一般熱敷持續使用二十至三十分鐘,即有不錯的效果,而在使用熱敷包時,最好能用毛巾包覆,並適時翻開檢測、散熱,以避燙傷。

 若仔細比較冷、熱兩個因子的物理特性,你會發現、冷敷通常可深達五公分,且持續效果可達數小時。而一般的熱敷包效果十分表淺,只有兩公分左右,且一旦熱敷包移除,體表很快就回復原來溫度。所以,當傷害是屬於深層組織時,治療師會給你不同於一般熱敷包的深層熱療(超音波等),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至於何時給熱療?何時該給冰敷呢?許多教科書上制式地訂下這個原則:受傷後二十四小時內用冰敷,四十八小時後用熱敷。其實,傷害的復原和個人體質、嚴重性及受傷的位置,都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通常會建議病患仔細觀察受傷處:是否仍處在(紅、腫、熱、痛)的急性期,在關節活動度運動執行前,以及運動後,給予適當時間的冰敷;而熱敷則給在:亞急性期及慢性期(痠痛),欲促進組織癒合,減低水腫現象及淤青,在競賽前欲增加關節活動度時。

總之,冷熱因子必須使用適當,方能有良好的療效。急性運動傷害的治療原則,不外乎PRICE;即(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ing、壓力compression、and抬高elevation),
因此,在急性期應適當使用冷療,以減少疼痛及發炎現象。此外¡在亞急性期則要記得善用熱療,以促進組織癒合。

如此,相信可以很快恢復健康,再度回到運動場上馳騁。
於一個腫脹的腳踝而言,冰敷可以緊縮血管,減少出血,阻止腫脹的繼續發生。另外冰敷也能避免肌肉攣縮、和緩疼痛。但是冰敷過度也可能造成皮膚受傷,所以不能一直冰到不管它,最好是冰一段時間,拿開休息一陣子,然後再冰。它可以讓皮膚回溫,以避免受傷。

一般來說,冰敷的時間大概是1030分鐘為宜。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最好不要冰太久;脂肪多的部位,像是大腿和臀部,則可以冰多一點時間。對於對冰敏感,或者是感覺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以及血液循環緩慢的人,冰敷就不太適合,所以要冰敷的話A有必要還是要請教一下醫生


何時需要冷敷療法?
冷敷主要使患處表層冷卻讓血管收縮至其周圍部位進而控制及減輕青腫、疼痛的程度。 適用於擦傷、扭傷、瘀傷、輕微刀傷、輕微灼傷、發熱、頭痛、牙痛、流鼻血、昆蟲咬傷、眼壓過高等情況下。

何時需要熱敷療法?

熱敷主要是增加皮膚表層的溫度,使得血管擴張,增加血液流量,降低痛楚,並使患者本身產生更多的養份及保護原素。 適用於風濕、關節炎、背痛、肌肉酸痛、鼻塞、頸部酸痛、生理期疼痛及運動傷害等情況下。

發生運動傷害時應該冷敷或熱敷
?
建議在傷害發生後使用冰敷減輕病情,在受傷 24- 48小時後,定期性的熱敷有助於增加血液流量,減輕不適及加速痊癒。


感覺眼部壓力過高時應該冷敷或熱敷
?
眼部肌膚非常脆弱,平均每天眨眼高達一萬次以上,若再加上後天紫外線、循環不良、外力揉搓過度、長期處於緊張收縮、睡眠不足等情況黑眼圈及細紋皺紋只會更加惡化。 皮膚科醫生建議,每天使用冰敷舒緩眼部壓力,再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利用冷熱敷交替方式,有助於改善黑眼圈、浮腫、小細紋和減低近視加 深機率。


使用冷敷或熱敷需要多久才能達到療效?

通常醫生建議冷敷或熱敷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之後須讓皮膚休息 5- 10分鐘,此為一循環療程直至舒緩效果達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