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7/16 11:05  

     史丹佛大學一項探討長坐危害健康的學術研討會上,多數座位都是空的,參與研討的專家在聽取了一連串研究報告後,再懶得動的人都坐不住,只見會場上,此起彼落,不停有人站起來,伸展手腳、走來走去,甚至站著討論。(夏明珠報導)

 

      這項名叫(坐式行為科學)的研討會,與會者可以從講堂後方螢幕的計時器上,看到自己究竟坐了多久,會場提供很多種不同的座椅、包括健身球,給與會者選擇,研討會以校園散步作為結束。

     長時間坐著,會讓你加速增重,這點是想當然爾,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長坐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甚至於死亡的機率。

     會議的目的,除了要討論目前科學所知以外,還要過濾究竟哪些研究有需要繼續下去,哪些可以不必了。

     澳洲昆士蘭大學健康行為學教授歐文說,目前關於坐式行為科學的研究,重點多數都放在它對體重的影響,事實上,長坐不只會讓你腰圍變粗而以,它對健康可能產生的連帶效應,更值得研究。愈來愈多新的研究,把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變數加以分離,比方說,公車司機相對於於其他行業,健康狀況會比較差,這究竟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整天坐著,還是因為開車壓力太大所造成,長時間看電視有害健康的原因,到底是坐太久還是因為受到電視廣告引誘,吃進太多垃圾食品所造成。

     到底坐多久,算是坐太久,研究沒有共識,不過有證據顯示,長坐過程中,不時的起來活動一下,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7/17 12:11 陳詩璧

 

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注意了,小心造成小腿受傷;國外有一份最新研究指出,每星期至少連續穿5天的高跟鞋,而且持續2年以上,就會造成小腿腓腸肌受傷,除了會造成蘿蔔腿,嚴重的話,只要一蹲下,就會往後倒。

 

蹬著高跟鞋走呀走,愛美的女性,鞋櫃裡不只一雙;不過國外一份最新研究,就有女性穿高跟鞋,超過5公分高,每個星期穿超過5天,持續2年下來,小腿腓腸肌長度縮短13%。

國泰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女病人,她說她在家裡,室內都要穿高跟鞋,她不穿高跟鞋,她沒辦法走路,因為她長期穿,從小時候一直穿到大,已經穿了幾十年了,所以她的腓腸肌、阿基里斯腱,非常非常的緊。」

常穿高跟鞋,小腿肌肉容易受傷,治療師說,穿高跟鞋時,小腿肌肉「ㄍ一ㄣ」在一塊,加上阿基里斯腱變緊,沒彈性,就會損害腓腸肌。

國泰物理治療師簡文仁:「高跟鞋脫掉,就會蹲不住,會一直往後倒。」

嚴重的話不能蹲,症狀輕的是造成腰酸背痛,後遺症不少;醫師建議女性穿高跟鞋的話,鞋跟不要超過6公分;回家最少熱敷時間20分鐘,讓肌肉放鬆。

簡文仁:「這是熱敷包,熱熱的,那有時候我就可以(把小腿)擱在這邊,達到熱敷的作用。」

或是做做伸展操,讓肌力恢復,改善肌肉緊繃的狀況,就能降低受傷機率,也能改善蘿蔔腿,一舉兩得。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5/17 12:32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7日電)身高199公分的籃球好手,不但連投籃都投不進,還常頭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脊椎排列異常,頸部功能失調。醫師今天表示,長期無法治療的頭痛,很可能是頸因性頭痛。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在「有效診斷頸因性頭部症候群」記者會表示,日前收治1名199公分的籃球員,原本縱橫球場,衝鋒陷陣,沒想到有一次被對手用手壓到頸部,從此之後常覺得頭痛,甚至搶到球,要轉身投籃也沒辦法。

 周適偉說,後來教練要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脊椎排列異常,頸部功能失調。他說,長期姿勢不良,或外力撞擊頸椎,都可能會導致頭痛、胸口鬱悶等症狀。

 周適偉說,頸部出問題,約有8、9成會導致頭痛,尤其長期無法治癒的頭痛,可能就是所謂的頸因性頭痛,且除了頭痛外,還可能出現耳鳴、吞嚥困難、視力模糊等症狀。

 周適偉說,在疼痛門診中有20%的頭痛是因為頸因性頭痛求診,平均好發年齡為40歲,根據國外統計顯示,女性為男性的4倍。

 在治療上,他說,主要採物理治療,包括熱療、電療等,預防上則是避免外力傷及頸部,日常生活要保持姿勢正確,避免頸部受傷。990517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4/29 09:05  

要活就要動,不管是清晨夜晚,常見民眾到公園、操場活動強身,從節奏快的有氧運動到慢步調舞蹈,激烈程度差很大,運動效果到底夠不夠?專家指出,只要「動」就有效果,就看想達到甚麼樣目的,專家並指出,不分長幼都需要運動,可參照衛生署提出333原則,挑選適合身體狀況、規律並持之以恆,最重要是帶著一顆愉快的心情活動,不僅效果好,更能減低運動傷害風險。(陳奕華報導)

 

One more, Two more做運動好處多,不過運動型態百百種,激烈程度差別大,像是慢步調的活動到底運動健身效果夠不夠?國泰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指出,有動就有效果,端看運動想達到的目的為何,如果想活動關節,可以拉筋做做伸展操;要是想訓練心肺功能,則要選擇有氧、跑步等,較劇烈運動,至於想增進肢體平衡、協調力,可以練習金雞獨立、原地踏步等活動。

 

「嚴格講起來,你只要有動就有效果,早上在那邊比較慢步調的散步、走路,有沒有運動效果?我說當然有,那到底有甚麼運動效果,就要看你運動模式,比方說你希望關節靈活,就可以做一些伸展操,我希望強化一下肌肉力量,我坐下去站起來、坐下去站起來,我走路,這些都可以強化大腿肌肉,我們做心肺功能訓練的話,要讓你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那個叫做有氧運動,的確這個是比較劇烈一點。」

 

簡文仁還說,運動好處多,人人都需要,只要規律性,就算量少,可以持之以恆最重要,像是衛生署鼓勵運動333,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到130,要是無法一次做足三十分鐘,也可以分期付款,稍微休息再繼續,但是不管如何,運動前務必進行伸展、暖身動作,更重要帶著愉快的心情,秉持溫和、漸進、量力的原則,來享受運動好處與樂趣,這樣一來效果更好,也不容易有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6/02 00:07 史倩玲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許多婦女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疼痛,但就醫改善之後又置之不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醫師黃兆山指出,年滿65歲婦女每年都要進行骨鬆檢查,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疼痛症狀,就認為不需治療。 

老年化趨勢下,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健康殺手。黃兆山指出,即使骨鬆教育已相當普遍,許多民眾對骨鬆認知與治療上還是存在許多迷思:「只要補鈣和運動就夠了!」「駝背是自然的老化現象!」許多因骨鬆骨折就醫的媽媽們在疼痛狀況改善後,就不再繼續用藥治療。

 

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發生髖骨骨折的比率年年攀升,約20%的骨鬆病患在髖部骨折發生後的一年內死亡,超過40%則必須長期仰賴他人生活,還要擔心再次骨折的高風險。 

台大醫院骨科部江鴻生醫師指出,就算是平時有補鈣或運動的媽媽,也要定期每一至兩年檢查骨密度,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多有骨質流失的問題,更是不能輕忽。另外,駝背是骨鬆骨折的結果,尤其駝背導致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的停經後婦女,更屬骨鬆骨折好發的高危險群,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

 

因骨鬆骨折就醫的婦女,在骨折、疼痛狀況緩解後,不可自行中斷治療。江鴻生指出,骨鬆治療屬長期抗戰,須持續用藥,才能避免骨折的危機,無論是針劑或口服的骨鬆治療,建議需持續3至5年,才能有效降低骨鬆引起的骨折風險。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簡文仁(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

冷療一般被用在退燒及急性運動傷害上,其實它的應用可以更廣,皮膚燒燙傷、肌肉痙攣、關節炎及腫脹疼痛等都可以巧妙運用,效果不凡。

冷療的作用,在血管立即收縮,血流減少,以避免出血、瘀青、腫脹;降低代謝作用,延緩神經傳導速度,以達到消炎、消腫、止痛、麻痺的效果。冷卻的時間若夠久,冰了再放,放了再冰,長達20分鐘以上,讓它冷到較深層的肌肉組織,也可以有舒緩緊張的肌肉纖維,並透過反射性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強化肌肉收縮力量的作用,洗冷水澡或冬泳後,全身舒暢,活力無窮的感覺,就是這個道理。

冷療運用得好,效果不輸熱療,即以運動傷害來說,大家常認為在24小時急性期內,為了止血、止痛消腫,需用冷療,之後就要改用熱療。

其實,過了急性期還是可以用冷療,只是大家喜歡熱熱的舒服感,冰冰的不習慣,尤其是冬天,更不方便使用,如果了解它的止痛消炎消腫功用,給它20分鐘,它將帶給你一天的舒服!

冰塊、冰水、冰袋、冰劑…等都是冷療的工具,其中尤以冰袋最為理想,乾爽,方便又便宜。放在冰箱裏,隨時可以拿出來用,包上一層微濕的毛巾,冷度很快可以傳導到身體,也不會硬梆梆地,可以平順地貼附身體,更可以用在全身任何部位,真正是一袋在手,妙用無窮。

在運用上,冷療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有人體質上對冷耐受度極差,怕有不良反應;或對冷敏感,不容易適應;或感覺失靈,怕冷過頭凍傷,或認知障礙,溝通困難,不會反映;或動脈循環很差,造成缺血等都要考慮在內。

台灣的物理治療專業愈來愈精進,但冷療的領域卻長期被冷落,隨著應用材質的進步,運用範圍的推廣,這方便有效的療法,值得加以推廣。

熱療 去痠止痛化僵

老祖母時代,「燒龜」(熱水袋)是家庭必備的聖品,不但冬天可以禦寒保暖舒服,也可藉此去痠、止痛、化僵。

熱療的運用歷史相當悠久,除了筋骨系統,受傷、發炎引起的疼痛外,緊繃的肌肉僵硬組織,不適的血流,甚至經痛,胃腸不舒服,都可加以運用。

若症狀經醫師診斷確認過,熱療更可以DIY,在家以熱敷包或電毯自療,方便又安全,且無太大副作用。

醫療上利用的熱,如超音波、短波、微波等,屬深部熱,會影響身體深部的組織,造成熱效應,禁忌較多,若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節律器、懷孕等須禁用,屬於醫療器材,不可任意自行使用。

至於熱敷包、蠟療、水療、紅外線、化學包、電毯等,則屬淺層熱,熱不容易透入體內,藉著皮膚、神經及血流反應產生作用,較安全,禁忌較少。只要急性發炎、皮膚不良、感覺失常、認知障礙者多加小心使用就好,一般多可在家自行使用。

淺層熱又分乾熱和溼熱兩種,電毯、化學包等,屬於乾熱;水煮熱敷包、水療、蠟療則屬溼熱,有水蒸氣、汗氣等可傳至較底層組織,治療效果較好,不只保暖舒服而已。

既然可DIY,方便安全又可廣泛使用就很重要。現代上班族、電腦高手成天坐在辦公桌前,頭頸、肩背、手肘手腕,一直到腰臀、膝腿,幾乎全身痠痛透頂,熱敷包就是很好的自療工具。

熱敷的溫度不可太高,接觸面保持在50℃以下;太燙或接觸太緊、太久容易燙傷,尤其是蛋白質組織,超過50℃會造成變性,引起永久傷害。

熱敷雖安全,但熱敷過度仍有不良影響,因熱體會產生遠紅外線,這種熱輻射太多會使皮膚變黑,所幸只要停用一段時間,就可自然褪去。

準備個熱敷包,隨時可以溫暖您的身體、溫暖疲累的心!

轉自中國時報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9/06 17:17》

 彈性貼紮物理治療具有消腫止痛效果。(記者關嘉慶攝)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1名老婦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導致不良於行,已經無法走路,在接受彈性貼紮後,竟然就能走路!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彈性貼紮是最近幾年才發展的物理治療方法,除了可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等出現的痠痛達到消腫止痛效果,也可預防運動傷害。
 簡文仁物理療師表示,彈性貼紮布不是藥布,也不是用來固定用的布,而是具有彈性織法的布,貼在皮膚上,可以將皮膚提起,也因此而創造了皮下空間,進而使得皮下的循環可以變好。
 簡文仁指出,皮下有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讓這些皮下組織循環變好,進而可以使得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另外,彈性貼紮也可以經皮刺激,使得肌肉與皮膚有保溫作用,這種外在的刺激,也可有止痛作用。
 簡文仁物理治療師指出,在門診中,採用彈性貼紮有好多戲劇性的結果;有 1名老婦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已經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骨科醫師建議她要開刀,但是她因為害怕開刀,就來尋求物理治療,結果在門診裡為她做好彈性貼紮後,竟然就站起來走路了。
 簡文仁物理治療師說,彈性貼紮可透氣,且碰到水也沒有關係,通常治療都建議使用 2、 3天,而且是只要一撕下來,就貼不回去,在治療時,需要技巧,並且得要順著肌肉纖維的生長狀態,來決定貼紮的部位,不只需要手法,更重心法;此外,該項治療雖可以消腫止痛,但仍應配合運動,而且是否仍需手術,要由醫師評估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2009.11.17 08:11 am

       許多人有慢性肩痛問題,挪威研究發現,和體外震波治療相比,患者若能在醫療人員指導下定期做運動復健,治療效果更好,更能舒緩疼痛。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網站〈bmj.com.〉。

       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疼痛部位中,肩痛約排名第四,治療方式通常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醫師可能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物理治療則包括震波、超音波、運動和針灸治療等。

       過去曾有幾項研究認為,震波治療可能沒什麼效果,不過醫界還是廣泛使用這種治療方式。研究人員比較運動和體外震波的治療效果,體外震波是指將中、低能量震波加諸在組織上。總共104位男女肩痛患者參與研究,年齡介在18到70歲之間,這些患者肩痛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

       受試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體外震波治療,一周一次,持續4到6周,另一組一次在醫療人員指導下運動45分鐘,每周運動兩次,最多持續12周。兩組在6、12、18周接受檢測,在這段時間,研究人員建議他們,除了使用消炎藥物以外,暫時不要再接受其他輔助式治療。結果發現,經過18周後,運動組當中,64%的人肩痛得到改善,而接受震波治療的患者當中,只有36%的人肩痛有所舒緩。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解釋,肩痛原因很多種,若肌腱發炎,甚至出現鈣化現象,就會考慮使用震波治療將鈣化組織震碎,讓身體可以順利吸收鈣化組織,因此肩痛成因不同,治療方式自然也要有所調整。

       黃永錚醫師認為,運動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增強肌力,讓骨頭、關節不會那麼容易受傷,不過肩痛患者最好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最好作體操等緩和運動。

資料來源:聯合報新聞網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