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臨床常見斜頸症

更新日期:2011/03/07 00:07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復健科陳建成醫師表示,斜頸症是小兒疾病中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其中又以先天性肌肉斜頸症最常發生,其通常併有不同程度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且多發現連帶有患側半邊顏面發育不良、斜頭畸形、脊椎側彎等等情況。

 

其發病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部份患者於出生時可能曾遇到難產,而使頸部被過度牽拉,以致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攣縮,而引起頭頸歪斜,並讓臉部及頭型可能出現左右不對稱之情況。

 

陳建成醫師指出,斜頸症之患者因長期處於不良的姿勢及在不均衡的頸部肌肉作用下,頭部易發生變形之現象。此外,病患側邊的臉部,則會因其部位緊縮肌肉的影響,而產生發育不良之情形,更造成臉形上不對稱,甚至還會致使頸部及胸部的脊椎彎曲,或是因兩側視軸的偏差,而產生斜視。

 

陳建成醫師提醒,新生兒的先天性肌肉斜頸患者,大多數可摸到有頸部之腫塊,但也有一部份的沒有。若有發現腫塊,父母們也不需太緊張,因大部份的嬰兒會在腫塊消失後,沒有出現歪頭之症狀,故亦不用以手術來治療。

 

但其餘少數的病童,則可能會發生進行式的斜頸現象,而此時其病變之胸鎖乳突肌硬塊,則會逐漸地纖維化而消失,取代之是一條僵硬的索狀肌肉,其又將一邊面頰拉向胸骨,而造成臉部變形及歪頭等畸型症狀。

 

陳建成醫師表示,斜頸症的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及外科手術;臉部沒有不對稱、肌肉不太緊的患者可先嘗試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熱敷、運動等方法。而年齡也是考慮因素之一,部分病童會隨著成長發育,其肌肉硬化程度會逐漸地減輕,故於6個月以下等年紀較小或臉部對稱性尚可之病童,可先嘗試物理治療。

 

陳建成指出,若是臉部明顯不對稱或肌肉很緊繃僵硬的病童,則應考慮外科手術。另於物理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無效,或1歲以後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致使頭部轉動角度還受限,也需以手術來矯正。

 

而手術主要是將纖維化、沒有彈性的胸鎖乳突肌切斷或局部離除,使它不再妨害頸部之運動。大多數病童在手術後其頸部皆會恢復正常的功能,且越早用外科手術來醫治,其效果越好。若拖太久才治療,除了會使頭臉頸部變形之外,又術後還需再配合復健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陳建成提醒,頭部的對稱度是很重要的判斷指標,其不對稱程度表示斜頸的影響性,皆需積極與及時之治療。而6個月則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因6個月後其逐漸發育以定型,使得不對稱之情況愈不容易恢復,會影響一輩子的外觀,故延誤治療時機是造成斜頸症矯正失敗的最大原因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理治療所 提供完善復健治療

更新日期:2011/03/21 04:11

文/楊儒鈞

 

台灣對「復健科」這個專業名稱似乎並不陌生,受傷後,就會想去看復健科,不管是運動傷害或是職業傷害,接受電療、熱敷、「拉腰」或「拉脖子」等復健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醫院始終是患者常去就醫的第一選擇,即使復健也是一樣,但是若有許多患者需要服務,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就必須要等待,但是大家卻忽略了「時間」的因素。

 

時間就是金錢!尤其是需要復健的患者更為重要,因為復健時間拖越久,就越難有效處理,等於是在「燒錢」。其實除了醫院或診所外,「物理治療所」也可以提供復健。

 

物理治療所跟醫院、診所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物理治療其實也有更細的專科分工,像骨科、神經、小兒等,每位治療師開設的物理治療所都有各專科專業的特色,可提供大眾做選擇。

 

物理治療所是由各地縣市衛生局核可設立的醫療院所,由國家認可合法的物理治療師負責開設,可執行各項復健醫療行為及衛教保健,絕對不是民俗療法或國術館!

 

物理治療所就像藥局一樣,分佈在各個社區,提供最初級的醫療服務,讓大家可以更方便就醫,並提供更完善的復健治療,尤其是「運動治療」。

 

民眾只要持有醫師診斷或收據,就可依所需的復健治療服務,到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並領取治療收據;如果您從醫院看完復健科門診,但無法排上運動治療,也可以申請診斷書或持就醫收據,到住家鄰近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服務;不過,不是所有物理治療所都有健保給付,因此在決定治療前,應先與物理治療師充分溝通治療方式、時間及是否要付費等事宜。 (作者為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韌帶斷裂復原後易二次受傷》韌帶斷裂 有些不會復原

更新日期:2011/03/04 00:1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韌帶斷裂,最重要的是要休息、復健,在恢復期患者要多訓練肌肉力量,才能避免二次受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宗訓表示,韌帶斷裂要完全復原,大多需要3、4周時間,有些患者韌帶斷裂後,用了止痛藥繼續運動,這樣做非常危險,可能讓傷勢惡化。

 

醫師解釋,有些韌帶斷裂,是不會復原的。以膝關節來說,膝關節囊外的韌帶斷裂,通常會自行痊癒,關節囊內的十字韌帶斷裂,比較不會自行癒合,必須進行重建手術,才能恢復正常功能。而止痛藥只能減緩疼痛,不會幫助傷口復原,患者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受傷部位多休息。

 

韌帶斷裂復原後,因為有傷痕,韌帶強度可能變得差一點,所以較容易二次受傷。張宗訓醫師提醒,韌帶受傷急性期,要冰敷、休息,戴護膝、護踝或貼紮等好好保護、固定關節,在慢性期,患者要循序漸進接受復健治療,訓練肌肉力量,以減輕韌帶負擔。

 

張宗訓醫師提醒,韌帶斷裂急性期,患者最好不要接受推拿、按摩,以免更加腫痛。到了慢性期,可以適度接受按摩,幫助肌肉放鬆。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部無法復原 老翁怒告推拿員

更新日期:2011/03/04 18:01

桃園縣龜山鄉一名推拿員替一名老先生推拿,以手肘扣住頸部,左右扭轉發出「喀、喀」聲響,推拿14次後,造成老翁頭、頸嚴重傾斜,無法復原,老翁憤而提告,檢方以推拿師只能從事身體按摩,不能進行頸部矯治,依違反「醫師法」將他起訴。

 

羅先生戴著護頸,連走路都小心翼翼,他說,原本脖子有一些酸痛,朋友介紹他去找江姓推拿員矯治頸椎,沒想到整成這副德性。

 

羅先生前後去了14次,但情況並沒有改善,他心裡開始有些懷疑,但推拿員竟然跟他說,這是治療的過程,直到推拿員說,必須要倒掛,羅先生嚇一跳,才恍然大悟,不過當他轉到大醫院時,頸椎已經嚴重到必須住院開刀。

 

江姓推拿員在某體院任教,羅先生說,當初就是被他的副教授頭銜迷惑,才會找他矯治頸椎,他以切身的痛苦經驗奉勸大家,有病痛一定要找正統的醫師。(民視新聞李坤錫台中報導)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2/10 04:11

文/許宏志

 

日前媒體刊載,有病患一年掛急診500餘次,為施打嗎啡與配西汀等藥物,引起民代與衛署官員的關注調查。

 

其實筆者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各類疼痛經轉介就醫的病患,往往因錯誤的觀念而飽嘗疼痛之苦。

 

●2004年美國電學診斷學會的期刊「肌肉與神經」中,對於周邊型神經痛的處理做過廣泛的整理,結論為:同樣療法,在不同病人身上治療效果也有異,而且可能不會完全緩解。但使用經過良好挑選的單一類藥物治療,或使用多類型藥物合併治療,大多數的疼痛病患可以將它控制在可和平共處的範圍內。

 

●擒賊先擒王:疼痛治療當中,找出疼痛的源頭,通常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

 

疼痛常是某些內科疾病的警訊,如心肌梗塞會以下顎、左肩膀疼痛表現;腹腔腫瘤或泌尿道結石會以下背痛表現;骨骼肌的肌筋膜疼痛症,更常以不同形式的痛表現。

 

例如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常會轉位痛到膝蓋,肩胛骨上的下肩胛肌常以手臂的轉位痛表現。這些例子當中,若僅治療肩膀痛、下背痛、膝蓋痛或手臂痛,而沒有找到疼痛發生的正確位置,通常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對付疼痛不能用「大砲打蚊子」:過往治療疼痛,最常使用大量口服止痛藥物,但有時疼痛源僅在一個很小地方,全身性藥物要吃到可達到治療濃度往往容易過量,且易有胃腸道刺激等副作用。此時可藉助超音波尋找或肌電圖儀電生理訊號導引,找到疼痛的確切位置,利用低劑量藥物進行局部神經阻斷,或者肌肉激痛點注射,以便在小劑量藥物使用下,達到最大效果。

 

●正確運動很重要:常見脊椎退化(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的疼痛,除物理治療的牽引電療外,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脊椎附近穩定肌肉群的強化運動。由於脊椎骨、韌帶、軟骨與肌肉共同負擔身體重量,因此將肌肉群訓練較大支撐力可分擔其他組織的壓力。

 

●長痛不如短痛:以往一般人對於疼痛的看法是「忍一下就過去了」或者「不理他就習慣了」。然而最近幾年的腦功能研究發現,長時間疼痛會改變腦部結構與功能性,對疼痛會變得更容易感知。因此在疼痛引起腦部變化之前,即時正確的處理疼痛相當重要。

 

(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敷?冷敷? 依病症做判斷

更新日期:2011/02/21 04:11

圖.文/黃駿翰

 

常在臨床上,聽到病人說:「老師啊!我這種情形是要熱敷?還是冰敷?」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常常造成混淆,其實熱敷、冰敷要依當時病症的發炎情形與治療目的做判斷。

 

「熱療」是利用「熱」作用在身上,達到治療的情形。市面上最常見到「乾熱」與「濕熱」,「乾熱」不外乎就是紅外線等儀器,「濕熱」有電熱毯、毛巾沾熱水熱敷,甚至泡溫泉也是一種熱敷的方式,可放鬆鎮定,減緩肌肉緊繃的不適感,很適合在平常肌肉痠痛或者運動前、運動後使用。

 

熱更可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組織的養分源自於血液的輸送。如果血液循環差,也大幅降低自癒能力,所以經由熱療,血液流動的加快,養分供給更多,組織癒合的能力也會大幅增強,很適合受傷後期、慢性期的使用。

 

但熱也會增強發炎反應,不適合受傷前期使用,容易造成更多的水腫和疼痛。所謂受傷前期就是有「紅、腫、熱」等情形時,都不建議使用熱敷。

 

熱敷時,還要注意哪些情形?如果有溫度感覺遲鈍或異常,比如糖尿病患熱敷時,要避免燙傷;高血壓患者要小心血流大幅增加,造成血壓增高;熱敷也不是越熱越好,太高也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介於45℃是最恰當的溫度,使用時間大概15到20分鐘。

 

「冷療」在市面常見的就是冷噴劑或者冰敷袋,或者直接浸泡於冰水之中。冷可止痛、降低水腫和發炎的症狀,所以受傷前期,有紅、腫、熱等情形,非常適用。

 

有研究顯示,如果腳踝扭傷的前30分鐘使用,可大幅降低水腫情形發生,也可減少日後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冷敷時間通常不要持續超過15分鐘,以免造成組織的二度反應,反而因此造成更多水腫,要少量、多次使用。如果你有感覺異常,部位循環不佳或「冷過敏」患者,要請教專業醫療人士再使用。

 

「冷熱交替法」則是熱敷、冰敷的交替使用,適用於四肢,使用方式為準備一盆熱水和一盆冷水(如圖1),首先肢體先浸泡於熱水10分鐘(如圖2),然後冷水一分鐘(如圖3),熱水4分鐘,冷熱比為1:4,重複4次左右,最後在熱水浸泡4分鐘結束。「冷熱交替法」可利用血管交替收縮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有效改善受傷後期的腫脹情形,並對於關節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的患者,可進行減敏作用,減少疼痛不適感。

 

不論是熱敷還是冷敷,都只能進行初期和簡單的處理,如果有任何的不適與疼痛,還是得經過專業的醫事人員治療才是正確。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學生脊椎矯正過度 左彎變右彎

更新日期:2011/02/21 16:26  

一名國中女生的脊椎側彎忽左忽右,原以為是背架惹的禍,經詳細檢查發現是些微的長短腳導致她的骨盆不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目前的鞋墊醫學已發展到3D空間的技術,從足部協助矯正學童脊椎側彎。

 

這位住在外縣市的國中女生是在一次學習游泳時,因穿著緊身泳衣被教練發現她的脊椎好像有側彎的情形,提醒家長要注意小孩的脊椎健康,因為很多學童的脊椎側彎,都是在游泳時被眼尖的教練發現,顯示目前學童的脊椎問題應不在少數。

 

家長帶該學生到附近診所求診,經X光發現脊椎已向左彎曲十八度,必需長期穿背架往右邊矯正,上學穿睡覺也穿,半年後因搬家遷到台中市就讀,前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檢查背架的矯正成果,再照X光後赫然發現她的脊椎竟再往右彎曲了十五度,忽左忽右側彎,讓學生家長十分困惑。

 

蔡永裕表示,經用骨盆水平儀檢測後,發現這位女學生的脊椎側彎不是腰部的問題,而是些微長短腳造成骨盆不正,在步態方面自然形成落差,長期的步態習慣就會導致脊椎側彎,這種型態的脊椎側彎用背架矯正是無法恢復正常,有時候還會矯枉過正,使脊椎再往另一邊彎曲。

 

蔡永裕指出,這位女學生經足部和骨盆的復健調整後,先採用左腳3D空間鞋墊改善她的長短腳情況,減少脊椎不當彎曲壓力,隨著骨盆腔水平調整的進度,逐步調整鞋墊構造,至骨盆完全水平後,就可協助脊椎的正常發展。

 

蔡永裕強調,人是靠兩隻腳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和步行壓力,足部的健康越來越受重視,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已發展出3D空間的個人化專屬鞋墊,自己擁有自己的客制化鞋墊,已逐漸形成肌肉骨骼發展與健康保健的新風潮。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白球伸展操 舒緩膝關節疼痛

更新日期:2011/02/20 04:11

圖.文/游耀東

高爾夫球運動常是企業老闆及商務人士喜愛的社交運動,近來,我國高爾夫球選手在國際球壇大放異彩,興起國人對高爾夫球運動的熱潮,卻也衍生出許多高爾夫球的運動傷害。

常見的運動傷害除了高爾夫球肘、腰部扭傷外,膝關節疼痛則容易被誤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

其實看似優閒的高爾夫球運動,在反覆揮桿中卻潛藏運動傷害危機,以右側慣用手為例:當雙腳穿著抓地良好的釘鞋,起桿及揮桿在身體旋轉時,體重加上扭轉力量,增加了大腿外側肌束的張力及半月軟骨的壓力,導致髕骨外移及半月軟骨磨損,此傷害在揮桿動作時尤其嚴重,對於日常生活功能有極大的影響,如上下樓梯無力、雙腳或單腳前側膝關節處疼痛,進而影響行走功能及生活品質。

◎髕骨外移相關症狀的緩解方式:

●髕骨鬆動術:將腿伸直放鬆,置於板凳或沙發上,以拇指及食指將髕骨向膝內側反覆推動2至3分鐘,以減少髕骨周圍緊繃、疼痛感。

●大腿外側肌束牽拉運動:手扶椅子,欲牽拉的右腳,靠近椅子在後側,雙腳前後站立,將骨盆向椅子移動,可感覺到右腳大腿外側有牽拉緊繃感,維持30秒,反覆牽拉5至10次,可降低大腿外側肌束張力。

 ●大腿內側肌力強化運動:坐姿,兩膝蓋內側夾住毛巾捲,將兩邊小腿用力伸直,動作維持5秒,反覆20至30次,以強化大腿內側肌力,可提供髕骨向內側復位的穩定力量。

●相關護具及輔助療法:可選擇加強髕骨穩定的護膝及運動貼布,藉由物理性的拉力,將髕骨矯正至內側,並誘發大腿內側肌收縮,來預防及降低髕骨外移的症狀。

◎貼心小叮嚀:在享受揮桿運動的前、後,適當的暖身與伸展,對於降低運動傷害有很大的幫助,如相關疼痛問題仍持續存在,可尋求醫師及治療師的診斷及治療,以緩解相關症狀。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