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後肌伸展.jpg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頭肌伸展.jpg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上健身房運動,想藉重量訓練鍛鍊肌肉前,最好不要喝咖啡!研究指出,運動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使得肌肉生長效果變差,造成脂肪堆積;但若飲用含有碳水化合物飲料,例如牛奶,則有助分泌生長激素。

咖啡因飲料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舉啞鈴、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及健身房中常見的各式重量訓練器材等,都是阻力運動之一,主要目的在於鍛鍊肌肉的生長與力量。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長林正常與長榮大學運動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吳柏翰接受國科會委託,針對咖啡因與碳水化合物增補對阻力運動後影響,進行研究。

 該研究針對十名男大學生進行試驗,在阻力運動前一小時,攝取每公斤體重六毫克的咖啡因,等於喝兩到三杯的黑咖啡劑量,在運動後,進行抽血分析。結果發現,實驗組的生長激素顯著低於給予安慰劑的對照組,且實驗組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也顯著高於對照組。

 吳柏翰解釋,喝咖啡、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會讓人亢奮,減少疲勞感。過去的研究顯示,有助於運動表現。不過,如果在阻力運動前攝取,則會增加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但也會抑制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具有促進肌肉生長的功能,若分泌減少,長期來說,不利於基礎代謝率的提升,降低人體對脂肪的使用。

 吳柏翰指出,國外也有研究指出,阻力運動前,攝取咖啡因也會增加皮質固醇(cortisol)分泌,而不利於肌肉生長,與他的研究結果相類似。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生長激素能促進孩童生長,即使已經發育完全的成人,仍要維持一定生長激素,因其會使肌肉更加健壯,增加肌肉質量,並且燃燒脂肪。

 運動不到一小時 補充開水即可

 何一成也說,無論何種運動,運動前後一小時,最好都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不僅因為咖啡因利尿,會加速身體水分流失,而且咖啡因會刺激自律神經,造成亢奮,會讓自律神經作用加乘,容易引起中暑、心肌梗塞、腦中風等。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則建議,運動時間若少於一個小時,補充白開水就已足夠,最好運動前二個小時喝五百西西的水,前三十分鐘再喝三百西西,運動時每十五分鐘即補充一百五十西西,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且切忌咖啡與茶等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14日電)從事機械業的廖先生,長年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導致關節骨頭壞死,不到30歲就得換人工髖關節,台中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羅揚斌今天呼籲大眾謹慎用藥,以免終生遺憾。

 

  廖先生的左腿感到痠痛已有一年時間,原本走一天才痛,今年變本加厲,只要走路就痛,他最初當做一般的筋骨痠痛,中西醫都看過,就是不見好轉。

 

  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發現,患者的髖關節已出現骰骨頭缺血性壞死,得置換人工關節。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令人不解。羅揚斌發現,原因是廖先生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物。

 

  廖先生說,國中開始就常因鼻水成天流不停影響上課,連出了社會都無法擺脫,他為貪圖方便與便宜,都到小診所跟藥房拿「抗鼻子過敏的藥」,因為吃了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好,從13歲起,一吃15年。

 

  廖先生表示,他並沒有警覺,不知不覺掉入類固醇藥物濫用的夢魘中,藥愈吃愈重,當一天藥量最高達30粒之多時,自己都被嚇到。

 

  羅揚斌指出,類固醇藥物之所以會導致關節的嚴重傷害,原因是類固醇排不出來,屯積在人體內的脂肪細胞,作用在血管上皮,讓血管供應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對骨頭破壞的作用無法反轉,而骰骨頭血液供應從遠端往近端供應,只要血液供應被阻斷,又沒有其它側肢可以供應,就會造成骰骨頭缺血性壞死。

 

  羅揚斌很驚訝會有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的案例,廖先生左側下肢的不適,經置換人工髖關節,現在已逐漸改善,狀況愈來愈好。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張立宇 圖/黃建賓
2008年9月 Cheers雜誌

自從樂活養生的概念興起,加上節能減碳的普遍需求,騎單車近來成了生活顯學。但在投入單車運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運動傷害,卻也不能不注意。

「做任何一項運動都一定要先做功課,」臺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表示,就像很多人急著想買台「腳踏車」,但事實上因為姿勢、設備等結構不同,公路車較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新手上路,不妨從登山車開始。

從選車就該注意

想避免運動傷害,從一開始選車時,就有3個基本的地方要注意:
第1,先站在中間車管上,後背靠著椅墊尖端,此時會陰(生殖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離車管要有3公分距離,以防萬一煞車或跳下來時會撞到。

第2,將手肘頂著車墊最尖端,看看能否抓到車把的龍頭,可以剛好抓到,就表示不會過長或過短。

第3,要測試踩腳踏墊的高度。踏墊踩到底的時候,膝蓋應當是伸直的,膝蓋未伸直雖不會影響騎車狀況,但長期下來卻會對腳部造成傷害。

適時放鬆,騎車不能「衿」

騎單車時,身體一定會前傾、頭跟著抬高,肩膀自然會聳起來,但這姿勢本身不是問題,「會產生問題,是因為你忘了休息,」鍾佩珍說。

此時要做一些反方向的伸展動作,舒緩身體的肌肉,所以當隨時遇到紅綠燈,或騎大約10、15分鐘時,就要停下來,適度伸展身體。另外,腳踏在踏墊上時,大拇趾下方鼓起的「大拇趾球」的部位,則要踩在踏板軸心上面,才能正確施力,避免腳踝方面的傷害。

更重要的,還是上路前,絕對要花15分鐘時間暖身,暖身的意義不是讓身體熱起來就好,而是要讓全身上下從關節到腳底筋膜都伸展開來,因此熱身時不管任何部位,都要活動到才行。

而在一開始起步時,進檔也不要太高或太低,太高的檔容易對膝蓋造成負擔,也會發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太輕的檔則容易不小心踩空,造成摔車的傷害。

事實上,有以下5種症狀的人,都不太適合做單車運動,相對來說,當你這些部位出現不舒服感時,也要留意:
1.腰痠背痛:表示後背、腰間的肌肉力量不足,應該要先將肌肉力量訓練好了,再來騎單車。

2.椎間盤突出:騎單車會增加腰間摩擦,特別有坐骨神經痛的人更不適合。

3.手麻、手痠:騎車時手腕要往上、緊握把手,所以有手腕傷害、腕隧道症候群的人要避免,不然嚴重時可能連握手把的力量都沒有。

4.膝關節炎:要特別注意檔位與騎車時間,使用低檔可以減輕對膝蓋的傷害,但仍要小心踩空。

5.僵直性關節炎:騎車的姿勢,剛好對有這症狀的人造成的傷害最大。

除了隨時留意肌肉帶給你的警訊外,很多人以為騎單車是「不會累」的運動,反而很容易過量,到終點才發現全身沒有力氣。也因為不會累,很容易就忘了喝水,造成水分流失而有中暑、脫水甚至腎衰竭的傷害,因此除了隨時喝水、適時吃巧克力等熱量食物,行程也要算好距離,才不會快樂出發,卻沒有力氣騎回來。

 

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21bfdcf68011c2b9b079e0c9c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11/22 15:24)

記者管淑平/編譯

美國一份大型研究對開刀治療脊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必要性提出質疑,研究報告認為,不管開不開刀,多數病患的情況經過物理治療都能改善,而且就算不開刀,等待自行恢復的期間也不為病人帶來嚴重後果。

這份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治療坐骨神經痛,開刀和不開刀這兩種方式沒有哪個比較好,病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要不要動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都沒有重大風險。坐骨神經痛是因為下背部脊椎間盤突出或者受損,刺激到坐骨神經而引起的疼痛。

由骨科教授魏斯坦領導進行的這份研究,在全美11州的13間醫院進行,接受觀察的2000名患者都經診斷確定是因為椎間盤問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其他原因引起的病例都被排除在外。

受試患者自行選擇要不要由研究人員隨機決定是否動手術治療,而不開刀的那組病患都接受物理治療和抗發炎藥物。不過被指派接受開刀的患者,有40%後來都改變心意不開刀,因為他們在等待手術期間,病況已經出現好轉,另一組不開刀的患者,也有2/3因為受不了疼痛轉而要求開刀。

研究展開之初還一度引起爭議,因為有部分醫師認為,他明知道患者可以開刀治療,卻要他們刻意不開刀忍受痛苦,不過經過長期觀察,比較兩組病患分別以開刀治療及不開刀兩種方式的效果後,開刀通常可以在短時間內舒緩患者的疼痛,但是經過三到六個月後,兩組病患的病況都見改善﹔兩年後,兩組患者中有70%都說情況「顯著好轉」,兩組人都沒有嚴重後果。

加州大學骨科系主任葛芬博士認為,「這份研究將有其衝擊性」,「它說明了,你不須急著開刀,時間是站在你這邊的。」不過這份研究提出坐骨神經痛不開刀,或者延後開刀並沒有安全風險,卻沒有回答哪一種方式才比較好,對於這一點,美國醫學會期刊主編、華盛頓大學外科醫學副教授伏洛姆認為,這一點倒是令人失望,因為大家都希望這份研究能對此提出回答。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Yael Waknine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審閱:Gary D. Vogin, MD


  Nov. 17, 2004 - 美國婦科腹腔鏡醫師學會於第33屆的年會中提出一項發表指出,婦女在經過脫垂及失禁手術後,可以藉由骨盆底肌運動及排便/膀胱訓練來降低泌尿方面的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
  
  澳洲雪梨Royal Hospital for Women的物理治療師Sharon Jarvis向Medscape表示,一些婦女需要再重複進行脫垂及失禁手術,原因是初次手術後的效期不如預期;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手術前接受物理治療師的訓練,可以增進手術的效果,並提高生活品質。
  
  Jarvis小姐解釋指出,我們的研究目的在於,檢視骨盆底肌肉運動,及排便/膀胱的再運動是否可以獲得一些益處;例如降低手術後的膀胱異常症狀,將會陰反射降至最小,及降低解尿/排便時所需施與的力量等,然後,我們應該可以看到較長期的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評估的對象包含60位婦女患者,這些患者都經歷過脫垂或失禁手術,接著她們被隨機分組,物理治療試驗組有30位,未接受物理治療的控制組也有30位。
  
  手術前的物理治療為骨盆底肌的提肛訓練,以期在咳嗽及打噴嚏前,促進骨盆底肌肉的支撐力,另一項則注重在技巧訓練,也就是避免在排尿及排便時過度用力;在手術後第6週,針對骨盆底肌及排便/排尿技巧,加強訓練。
  
  手術後第12週,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平均漏出量都有明顯的降低;其中,試驗組降低了62平方公分,控制組降低了32平方公分。
  
  和初始值相比,兩組的平均泌尿症狀指數都有明顯的進步;試驗組進步了6.3,控制組進步了2.4,由此看出,試驗組的進步幅度比控制組大得多。
  
  就前後的生活品質指數而言,試驗組(平均指數214,124-304)顯示出明顯的進步,但非控制組(平均指數47,26-120);兩組的平均指數相差了181。
  
  Jarvis小姐同時表示,我們發現,試驗組在經過物理治療後,生活品質及泌尿方面的症狀都有明顯的進步;將要接受脫垂或泌尿系統失禁手術的婦女,可以藉由手術前後的物理治療提高手術效果。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赫魯雪夫曾因腳痛,在各國領袖面前脫鞋敲桌咆哮。
一般人也常被腳痛折磨,巴望快點躺下來,把那雙腳高掛牆上,免戰片刻。
腳是套精密的機械組件,帶我們行遍天下,享盡人生的豐盛美麗,愛自己,先從「足下」開始。

文.李 瑟

1998/10 康健雜誌 2

腳是人來到世界的第一項身份證明。Baby一出生的第一個註冊登記,不是簽名、蓋章、手印或指紋,而是印下一對美麗稚嫩的小腳印。

隨著人長大、社會化,腳逐漸被賦予較多、較複雜的意義。中國人用走路來形容生理與精神狀態,例如「龍行虎步」形容一個人威儀莊重;「鴨步鵝行」比喻氣虛體衰、步履蹣跚;「鷺浮鶴行」就是步履輕巧。過去保守的時代,不論東西方都不讓人看到女性的腳,密密包在鞋襪內,隱約包裹著私密與性的象徵。導演張藝謀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男人想去找哪個妾過夜,下午就先遣專人揉捏搓洗侍候。一雙腳,道盡了人性的畸靡頹廢。

腳卻也因人不屈不撓而顯揚它的啟發性。有人在失去手的功能後,以足代手作畫,人生依然色彩繽紛。

儘管腳支撐我們全身重量,帶我們行遍各地,對人貢獻這麼大,可是在現代文明、都市化的生活型態裡,腳卻受盡忽視與委屈,如同身體的獄囚,往往只在沐浴與就寢時刻,才得見天日,呼吸到新鮮空氣。腳離人的頭最遠,在注重一個人是否頭腦機靈、口才便給與容貌身材的世間尺度丈量下,較少成為檯面上的話題。可是,其實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足下那個包裹起來的苦,有的是痛、有的是難看、有的是發癢或發臭。

腳的結構與運作

腳為什麼會痛?先從了解它的結構談起。腳可說是一套精密的機械組件,由26塊骨頭、35處關節與100多條韌帶所組成。腳跟骨以及與它相連的蹠骨是最大的骨骼。足部呈弓形,如同拱橋一樣,只有這樣,才能支撐起重物。

人站立時,體重集中壓在腳跟和蹠骨上。行走時,身體的重量由腳外側傳到蹠骨的前端;腿部肌肉群緊連著踝關節,當足部屈肌收縮,使腳趾彎曲而往前運動時,踝骨成為一個槓桿的支點,腳趾則不斷地伸展,這樣腳趾頭才不致於折在腳下。

所以如果走得太久、體重過重、疾病、或者像侍應生、售貨員因工作站立過久,都會引起腳痛。這是因為負重的肌肉疲勞,以及韌帶因承受足弓重量而過份緊張,產生疼痛。扁平足的人沒有足弓,所以常常腳痛。

踝關節因為是槓桿支點,也擔負使命,協助人體在運動時吸收並緩衝體重落在地面上的撞擊力,所以常會扭傷、撞傷。

腳的病變疼痛常因穿鞋不當。像最常見的雞眼與繭,就因腳與太緊太硬的鞋摩擦,尤其穿高跟的鞋,體重集中在腳底上,腳為了保護皮膚組織與骨頭,於是產生角質硬皮,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疼痛。

這兩年女仕流行尖頭細跟的高跟鞋,也造成一些人大腳趾囊腫(大腳趾外翻兼滑液囊發炎),腳變形,並引起發炎疼痛。

愈醜的鞋愈健康

人類愛美,寧可忍受足下疼痛抽筋,自古即如此。不但女仕愛在高跟鞋上搖曳生姿,即便男人也靠「恨天高」助威,最先穿高跟鞋的是法國宮廷的男士們,前南韓領袖全斗煥去美國時,還請人訂做鞋,在鞋裡做高跟,以免矮人一截。

但是高跟鞋使身體處於不自然的角度,傷害韌帶、使肌肉過勞,並壓迫腳底受壓區的中心點,使人整天不舒服。俄酋赫魯雪夫曾因鞋子帶來腳痛,在各國領袖面前脫鞋敲桌咆哮,固然駭人聽聞,即便普通人有時也不免被折磨得盼望快點躺下來,把痛死人的那雙腳高掛牆上,別再來擾人。

愛美與健康難兩全,腳讓人了悟人生的不完美。醫生的建議是,那就折衷一下,時常換鞋穿,跟高超過二吋半(6.25分)、細根的鞋,只能偶而穿,且不要穿太久。最好的鞋子是運動鞋,有足夠的支撐與保護功效,其次是鈍頭寬身、高約5公分左右的鞋子。

身體的智慧

你有多愛你的腳,腳也會同樣回報你。一位穿硬底高跟鞋,導致腳底雞眼十多年的張小姐,自從改穿軟質寬頭的走路鞋以後,一個月後,發現雞眼逐漸變小變軟。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定信,稱這是「身體的智慧」,腳對於加諸它身上的溫柔或壓力,都會有反應。陳定信穿上凹凹凸凸的按摩拖鞋,起初覺得有些痛,但不到一週就不覺得了,他檢查腳底才發現,原來腳長出了一層硬皮來對應壓力。

身體的智慧更在腳上清楚展現。一些美國、德國的醫生繼中國人、日本人之後,也發現腳底有反射區(中國人稱穴道),反映全身器官與腺體分泌,按摩腳的特定部位促進該區血液循環,並刺激相關的身體器官,帶走廢物,成為很多人相信的另類療法。

腳容易酸痛、疲勞的人,也表示體力差、肌肉萎,如果多運動,加強腿部腓腸肌、與比目魚肌,牽動踝關節,足部就比較矯健有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善待你的腳,甚而從鍛鍊腳力開始健身,那麼想要鷺浮鶴行、或龍行虎步,走遍全球,享受豐富人生,並非難事。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