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新聞報馬仔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拇趾外翻 高跟鞋惹禍

中央社中央社 – 2012年1月30日 下午1:34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30日電)

嘉義市1名喜歡穿高跟鞋的婦人,幾乎每天都穿高跟鞋工作,久而久之,竟造成拇趾嚴重變形而外翻,連第2、3趾也受到擠壓而脫臼,必須開刀矯正。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表示,這名54歲的陳姓婦人家裡經營雜貨店,平日生意非常忙碌,又喜歡穿高跟鞋工作,她最近因腳拇指嚴重外翻,疼痛難忍,連站立都有困難,才向醫師求診。

經骨科醫師以X光檢查,發現患者除了第1趾傾斜達40度外,第2、3趾也因長期受壓迫而出現嚴重脫臼現象,必須開刀矯正,預估恢復期將長達3個月。

嘉基骨科醫師羅勝彬指出,拇趾外翻好發於30歲至50歲之間,女性的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10倍;患者多因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造成足部長期受壓迫與摩擦,導致足後跟韌帶受傷、拇趾骨頭

形。羅勝彬表示,拇趾外翻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雖然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但後天引發的原因包括喜歡穿高跟鞋、扁平足、後足跟腱過緊等。

他說,民眾若穿著高跟鞋或不合腳的鞋子,因長時間的壓迫及摩擦,容易造成大拇趾基底部關節脫位,引起大拇趾往外側彎;如果變形持續惡化,會永久變形。

羅勝彬指出,輕微的拇趾外翻,只需穿著較寬鬆的鞋子,配合復健運動即可;嚴重者則需進行手術矯正。

羅勝彬建議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平時盡量穿圓頭的高跟鞋,最好避免穿鞋跟高於3公分的鞋子。在職場上,可多帶1雙平底鞋替換;晚上回家後,再做一些跟腱伸展運動及熱敷,避免跟腱縮,造成拇趾外翻。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腳痛 足跟後滑液囊炎作怪

更新日期:2011/03/08 00:07 【記者戴聖峰/新竹報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25歲的園區工程師,來門診抱怨最近一星期,運動時後足跟會疼痛,經醫師理學檢查,評估為腳跟後滑液囊炎,安排復健治療兩個星期後,疼痛已有明顯改善。

 

賴彥廷醫師表示,最常見引起後腳跟的疼痛的原因是阿基里氏肌腱炎或腳跟滑液囊炎。腳跟滑液囊炎的位置有二:1.位於阿基里氏肌腱與跟骨之間;2.位於阿基里氏肌腱與皮膚之間。

 

賴彥廷醫師指出,足跟後滑液囊炎的原因是反覆腳跟外傷或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加重發炎的原因是患者穿太緊的鞋子所致。與足跟後滑液囊炎相關的疾病有痛風、類風濕關節炎與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等。有些個案的「足跟後滑液囊炎」是因為滑液囊在足踝背屈時,阿基里氏肌腱與過度突出的跟骨上結節(哈格倫氏變形)之夾擊所致。

 

賴彥廷醫師建議,通常較輕微的足跟後滑液囊炎,只要運動時改穿合腳的低統跑鞋,以減少摩擦,疼痛情形即會改善。一般個案除改穿適合的鞋子外,同時建議接受物理治療且合併使用消炎止痛藥。若反覆發生足跟後滑液囊炎的個案,應該還要加上伸展訓練,以減少阿基里氏肌腱與足跟後滑液囊間的夾擊力道。如果足跟滑液囊炎是因有過度突出的跟骨上結節所致,則可考慮開刀切除。

 

賴彥廷醫師提醒,若運動時有後足跟疼痛的情形,因先減少運動的強度、頻率且改穿合適的運動鞋。若症狀持續,應來復健科門診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打網球 也會得網球肘

更新日期:2011/03/04 04:11

文/黃駿翰

 

是否常常感到手肘外側疼痛?騎機車催油門、煞車,總是感覺不順或沒力,有時一提重物或者甚至只是捏取小物,會疼痛不堪,通常晚上會更嚴重,早上一醒來,會感到手肘僵硬。如果有這種情形,很可能你得到了「網球肘」。

 

你可能很納悶說:「我不打網球,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其實網球肘,只是一個手腕伸肌過度使用造成傷害的通稱,通常是網球選手使用不當反拍時,造成此處不適,但有研究顯示,網球肘的族群,其實只有少於5%是網球愛好者。

 

那為什麼不打網球,也會得到網球肘呢?這就要從解剖說起,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使用到手腕伸肌等肌肉,所以如果你是手部勞力工作者、或者是家庭主婦、甚至上班族常常敲打電腦滑鼠,皆可能造成此處的肌肉過度使用。一開始感到痠痠的,有可能就是肌肉受傷發炎的開始,一般人很容易輕忽,持續作業,如此惡性循環,變成慢性發炎,直到發現手怎麼變得很沒有力,或非常疼痛,才會尋求醫療的協助。

 

網球肘的好發族群通常介於30到60歲之間居多,如何檢視自己有沒有網球肘呢?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症狀,還可以做以下的測試:

 

●首先觀察手肘外側是否有壓痛點和腫脹,需兩邊比較。

 

●再來用力握拳,看是否感到疼痛。

 

●被動彎曲牽拉手腕,是否疼痛。

 

如果以上初步的檢測都會疼痛,你可能就是網球肘族群之一了,可就近尋求物理治療的協助,通常會進行熱敷、超音波、或者深層橫向按摩等治療,後期會增加肌力的訓練和牽拉運動,避免日後易復發的情形。

 

戴護肘 避免手腕伸肌過度使用

 

網球肘應該如何預防呢?工作時或打球時,可戴上護肘,通常護肘位置戴對的話,可提供手腕伸肌較佳的生物力學,減少單一肌肉過度使用,護肘戴的位置要在手肘外踝之下,前臂近端,非手肘疼痛的正上方,才能有效作用。運動之前,可先進行熱敷或者牽拉等運動,增加肌肉的彈性,避免額外的受傷。

 

運動後,也要進行手腕的牽拉做為結束,甚至如果有痠痛感,可進行初期的冰敷,牽拉手腕伸肌,需手肘打直,另外一隻手去彎曲牽拉手的手腕,直到感覺到痠痠的緊度即可,並維持個15秒左右,進行3次。

 

網球肘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訓練,並維持上述預防的要點,適當的休息,通常不會那麼容易復發,有些病症,症狀會和網球肘相似,如頸椎,也會造成手肘外側疼痛和無力,所以有此問題,還是要尋求醫療協助,得到最好的辨別診斷和治療。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科臨床常見斜頸症

更新日期:2011/03/07 00:07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復健科陳建成醫師表示,斜頸症是小兒疾病中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其中又以先天性肌肉斜頸症最常發生,其通常併有不同程度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且多發現連帶有患側半邊顏面發育不良、斜頭畸形、脊椎側彎等等情況。

 

其發病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部份患者於出生時可能曾遇到難產,而使頸部被過度牽拉,以致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攣縮,而引起頭頸歪斜,並讓臉部及頭型可能出現左右不對稱之情況。

 

陳建成醫師指出,斜頸症之患者因長期處於不良的姿勢及在不均衡的頸部肌肉作用下,頭部易發生變形之現象。此外,病患側邊的臉部,則會因其部位緊縮肌肉的影響,而產生發育不良之情形,更造成臉形上不對稱,甚至還會致使頸部及胸部的脊椎彎曲,或是因兩側視軸的偏差,而產生斜視。

 

陳建成醫師提醒,新生兒的先天性肌肉斜頸患者,大多數可摸到有頸部之腫塊,但也有一部份的沒有。若有發現腫塊,父母們也不需太緊張,因大部份的嬰兒會在腫塊消失後,沒有出現歪頭之症狀,故亦不用以手術來治療。

 

但其餘少數的病童,則可能會發生進行式的斜頸現象,而此時其病變之胸鎖乳突肌硬塊,則會逐漸地纖維化而消失,取代之是一條僵硬的索狀肌肉,其又將一邊面頰拉向胸骨,而造成臉部變形及歪頭等畸型症狀。

 

陳建成醫師表示,斜頸症的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及外科手術;臉部沒有不對稱、肌肉不太緊的患者可先嘗試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熱敷、運動等方法。而年齡也是考慮因素之一,部分病童會隨著成長發育,其肌肉硬化程度會逐漸地減輕,故於6個月以下等年紀較小或臉部對稱性尚可之病童,可先嘗試物理治療。

 

陳建成指出,若是臉部明顯不對稱或肌肉很緊繃僵硬的病童,則應考慮外科手術。另於物理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無效,或1歲以後仍有明顯硬化的頸部肌肉,致使頭部轉動角度還受限,也需以手術來矯正。

 

而手術主要是將纖維化、沒有彈性的胸鎖乳突肌切斷或局部離除,使它不再妨害頸部之運動。大多數病童在手術後其頸部皆會恢復正常的功能,且越早用外科手術來醫治,其效果越好。若拖太久才治療,除了會使頭臉頸部變形之外,又術後還需再配合復健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陳建成提醒,頭部的對稱度是很重要的判斷指標,其不對稱程度表示斜頸的影響性,皆需積極與及時之治療。而6個月則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因6個月後其逐漸發育以定型,使得不對稱之情況愈不容易恢復,會影響一輩子的外觀,故延誤治療時機是造成斜頸症矯正失敗的最大原因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理治療所 提供完善復健治療

更新日期:2011/03/21 04:11

文/楊儒鈞

 

台灣對「復健科」這個專業名稱似乎並不陌生,受傷後,就會想去看復健科,不管是運動傷害或是職業傷害,接受電療、熱敷、「拉腰」或「拉脖子」等復健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醫院始終是患者常去就醫的第一選擇,即使復健也是一樣,但是若有許多患者需要服務,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就必須要等待,但是大家卻忽略了「時間」的因素。

 

時間就是金錢!尤其是需要復健的患者更為重要,因為復健時間拖越久,就越難有效處理,等於是在「燒錢」。其實除了醫院或診所外,「物理治療所」也可以提供復健。

 

物理治療所跟醫院、診所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物理治療其實也有更細的專科分工,像骨科、神經、小兒等,每位治療師開設的物理治療所都有各專科專業的特色,可提供大眾做選擇。

 

物理治療所是由各地縣市衛生局核可設立的醫療院所,由國家認可合法的物理治療師負責開設,可執行各項復健醫療行為及衛教保健,絕對不是民俗療法或國術館!

 

物理治療所就像藥局一樣,分佈在各個社區,提供最初級的醫療服務,讓大家可以更方便就醫,並提供更完善的復健治療,尤其是「運動治療」。

 

民眾只要持有醫師診斷或收據,就可依所需的復健治療服務,到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並領取治療收據;如果您從醫院看完復健科門診,但無法排上運動治療,也可以申請診斷書或持就醫收據,到住家鄰近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服務;不過,不是所有物理治療所都有健保給付,因此在決定治療前,應先與物理治療師充分溝通治療方式、時間及是否要付費等事宜。 (作者為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韌帶斷裂復原後易二次受傷》韌帶斷裂 有些不會復原

更新日期:2011/03/04 00:1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韌帶斷裂,最重要的是要休息、復健,在恢復期患者要多訓練肌肉力量,才能避免二次受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宗訓表示,韌帶斷裂要完全復原,大多需要3、4周時間,有些患者韌帶斷裂後,用了止痛藥繼續運動,這樣做非常危險,可能讓傷勢惡化。

 

醫師解釋,有些韌帶斷裂,是不會復原的。以膝關節來說,膝關節囊外的韌帶斷裂,通常會自行痊癒,關節囊內的十字韌帶斷裂,比較不會自行癒合,必須進行重建手術,才能恢復正常功能。而止痛藥只能減緩疼痛,不會幫助傷口復原,患者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受傷部位多休息。

 

韌帶斷裂復原後,因為有傷痕,韌帶強度可能變得差一點,所以較容易二次受傷。張宗訓醫師提醒,韌帶受傷急性期,要冰敷、休息,戴護膝、護踝或貼紮等好好保護、固定關節,在慢性期,患者要循序漸進接受復健治療,訓練肌肉力量,以減輕韌帶負擔。

 

張宗訓醫師提醒,韌帶斷裂急性期,患者最好不要接受推拿、按摩,以免更加腫痛。到了慢性期,可以適度接受按摩,幫助肌肉放鬆。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部無法復原 老翁怒告推拿員

更新日期:2011/03/04 18:01

桃園縣龜山鄉一名推拿員替一名老先生推拿,以手肘扣住頸部,左右扭轉發出「喀、喀」聲響,推拿14次後,造成老翁頭、頸嚴重傾斜,無法復原,老翁憤而提告,檢方以推拿師只能從事身體按摩,不能進行頸部矯治,依違反「醫師法」將他起訴。

 

羅先生戴著護頸,連走路都小心翼翼,他說,原本脖子有一些酸痛,朋友介紹他去找江姓推拿員矯治頸椎,沒想到整成這副德性。

 

羅先生前後去了14次,但情況並沒有改善,他心裡開始有些懷疑,但推拿員竟然跟他說,這是治療的過程,直到推拿員說,必須要倒掛,羅先生嚇一跳,才恍然大悟,不過當他轉到大醫院時,頸椎已經嚴重到必須住院開刀。

 

江姓推拿員在某體院任教,羅先生說,當初就是被他的副教授頭銜迷惑,才會找他矯治頸椎,他以切身的痛苦經驗奉勸大家,有病痛一定要找正統的醫師。(民視新聞李坤錫台中報導)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2/10 04:11

文/許宏志

 

日前媒體刊載,有病患一年掛急診500餘次,為施打嗎啡與配西汀等藥物,引起民代與衛署官員的關注調查。

 

其實筆者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各類疼痛經轉介就醫的病患,往往因錯誤的觀念而飽嘗疼痛之苦。

 

●2004年美國電學診斷學會的期刊「肌肉與神經」中,對於周邊型神經痛的處理做過廣泛的整理,結論為:同樣療法,在不同病人身上治療效果也有異,而且可能不會完全緩解。但使用經過良好挑選的單一類藥物治療,或使用多類型藥物合併治療,大多數的疼痛病患可以將它控制在可和平共處的範圍內。

 

●擒賊先擒王:疼痛治療當中,找出疼痛的源頭,通常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

 

疼痛常是某些內科疾病的警訊,如心肌梗塞會以下顎、左肩膀疼痛表現;腹腔腫瘤或泌尿道結石會以下背痛表現;骨骼肌的肌筋膜疼痛症,更常以不同形式的痛表現。

 

例如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常會轉位痛到膝蓋,肩胛骨上的下肩胛肌常以手臂的轉位痛表現。這些例子當中,若僅治療肩膀痛、下背痛、膝蓋痛或手臂痛,而沒有找到疼痛發生的正確位置,通常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對付疼痛不能用「大砲打蚊子」:過往治療疼痛,最常使用大量口服止痛藥物,但有時疼痛源僅在一個很小地方,全身性藥物要吃到可達到治療濃度往往容易過量,且易有胃腸道刺激等副作用。此時可藉助超音波尋找或肌電圖儀電生理訊號導引,找到疼痛的確切位置,利用低劑量藥物進行局部神經阻斷,或者肌肉激痛點注射,以便在小劑量藥物使用下,達到最大效果。

 

●正確運動很重要:常見脊椎退化(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的疼痛,除物理治療的牽引電療外,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脊椎附近穩定肌肉群的強化運動。由於脊椎骨、韌帶、軟骨與肌肉共同負擔身體重量,因此將肌肉群訓練較大支撐力可分擔其他組織的壓力。

 

●長痛不如短痛:以往一般人對於疼痛的看法是「忍一下就過去了」或者「不理他就習慣了」。然而最近幾年的腦功能研究發現,長時間疼痛會改變腦部結構與功能性,對疼痛會變得更容易感知。因此在疼痛引起腦部變化之前,即時正確的處理疼痛相當重要。

 

(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敷?冷敷? 依病症做判斷

更新日期:2011/02/21 04:11

圖.文/黃駿翰

 

常在臨床上,聽到病人說:「老師啊!我這種情形是要熱敷?還是冰敷?」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常常造成混淆,其實熱敷、冰敷要依當時病症的發炎情形與治療目的做判斷。

 

「熱療」是利用「熱」作用在身上,達到治療的情形。市面上最常見到「乾熱」與「濕熱」,「乾熱」不外乎就是紅外線等儀器,「濕熱」有電熱毯、毛巾沾熱水熱敷,甚至泡溫泉也是一種熱敷的方式,可放鬆鎮定,減緩肌肉緊繃的不適感,很適合在平常肌肉痠痛或者運動前、運動後使用。

 

熱更可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組織的養分源自於血液的輸送。如果血液循環差,也大幅降低自癒能力,所以經由熱療,血液流動的加快,養分供給更多,組織癒合的能力也會大幅增強,很適合受傷後期、慢性期的使用。

 

但熱也會增強發炎反應,不適合受傷前期使用,容易造成更多的水腫和疼痛。所謂受傷前期就是有「紅、腫、熱」等情形時,都不建議使用熱敷。

 

熱敷時,還要注意哪些情形?如果有溫度感覺遲鈍或異常,比如糖尿病患熱敷時,要避免燙傷;高血壓患者要小心血流大幅增加,造成血壓增高;熱敷也不是越熱越好,太高也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介於45℃是最恰當的溫度,使用時間大概15到20分鐘。

 

「冷療」在市面常見的就是冷噴劑或者冰敷袋,或者直接浸泡於冰水之中。冷可止痛、降低水腫和發炎的症狀,所以受傷前期,有紅、腫、熱等情形,非常適用。

 

有研究顯示,如果腳踝扭傷的前30分鐘使用,可大幅降低水腫情形發生,也可減少日後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冷敷時間通常不要持續超過15分鐘,以免造成組織的二度反應,反而因此造成更多水腫,要少量、多次使用。如果你有感覺異常,部位循環不佳或「冷過敏」患者,要請教專業醫療人士再使用。

 

「冷熱交替法」則是熱敷、冰敷的交替使用,適用於四肢,使用方式為準備一盆熱水和一盆冷水(如圖1),首先肢體先浸泡於熱水10分鐘(如圖2),然後冷水一分鐘(如圖3),熱水4分鐘,冷熱比為1:4,重複4次左右,最後在熱水浸泡4分鐘結束。「冷熱交替法」可利用血管交替收縮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有效改善受傷後期的腫脹情形,並對於關節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的患者,可進行減敏作用,減少疼痛不適感。

 

不論是熱敷還是冷敷,都只能進行初期和簡單的處理,如果有任何的不適與疼痛,還是得經過專業的醫事人員治療才是正確。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學生脊椎矯正過度 左彎變右彎

更新日期:2011/02/21 16:26  

一名國中女生的脊椎側彎忽左忽右,原以為是背架惹的禍,經詳細檢查發現是些微的長短腳導致她的骨盆不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目前的鞋墊醫學已發展到3D空間的技術,從足部協助矯正學童脊椎側彎。

 

這位住在外縣市的國中女生是在一次學習游泳時,因穿著緊身泳衣被教練發現她的脊椎好像有側彎的情形,提醒家長要注意小孩的脊椎健康,因為很多學童的脊椎側彎,都是在游泳時被眼尖的教練發現,顯示目前學童的脊椎問題應不在少數。

 

家長帶該學生到附近診所求診,經X光發現脊椎已向左彎曲十八度,必需長期穿背架往右邊矯正,上學穿睡覺也穿,半年後因搬家遷到台中市就讀,前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檢查背架的矯正成果,再照X光後赫然發現她的脊椎竟再往右彎曲了十五度,忽左忽右側彎,讓學生家長十分困惑。

 

蔡永裕表示,經用骨盆水平儀檢測後,發現這位女學生的脊椎側彎不是腰部的問題,而是些微長短腳造成骨盆不正,在步態方面自然形成落差,長期的步態習慣就會導致脊椎側彎,這種型態的脊椎側彎用背架矯正是無法恢復正常,有時候還會矯枉過正,使脊椎再往另一邊彎曲。

 

蔡永裕指出,這位女學生經足部和骨盆的復健調整後,先採用左腳3D空間鞋墊改善她的長短腳情況,減少脊椎不當彎曲壓力,隨著骨盆腔水平調整的進度,逐步調整鞋墊構造,至骨盆完全水平後,就可協助脊椎的正常發展。

 

蔡永裕強調,人是靠兩隻腳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和步行壓力,足部的健康越來越受重視,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已發展出3D空間的個人化專屬鞋墊,自己擁有自己的客制化鞋墊,已逐漸形成肌肉骨骼發展與健康保健的新風潮。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白球伸展操 舒緩膝關節疼痛

更新日期:2011/02/20 04:11

圖.文/游耀東

高爾夫球運動常是企業老闆及商務人士喜愛的社交運動,近來,我國高爾夫球選手在國際球壇大放異彩,興起國人對高爾夫球運動的熱潮,卻也衍生出許多高爾夫球的運動傷害。

常見的運動傷害除了高爾夫球肘、腰部扭傷外,膝關節疼痛則容易被誤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

其實看似優閒的高爾夫球運動,在反覆揮桿中卻潛藏運動傷害危機,以右側慣用手為例:當雙腳穿著抓地良好的釘鞋,起桿及揮桿在身體旋轉時,體重加上扭轉力量,增加了大腿外側肌束的張力及半月軟骨的壓力,導致髕骨外移及半月軟骨磨損,此傷害在揮桿動作時尤其嚴重,對於日常生活功能有極大的影響,如上下樓梯無力、雙腳或單腳前側膝關節處疼痛,進而影響行走功能及生活品質。

◎髕骨外移相關症狀的緩解方式:

●髕骨鬆動術:將腿伸直放鬆,置於板凳或沙發上,以拇指及食指將髕骨向膝內側反覆推動2至3分鐘,以減少髕骨周圍緊繃、疼痛感。

●大腿外側肌束牽拉運動:手扶椅子,欲牽拉的右腳,靠近椅子在後側,雙腳前後站立,將骨盆向椅子移動,可感覺到右腳大腿外側有牽拉緊繃感,維持30秒,反覆牽拉5至10次,可降低大腿外側肌束張力。

 ●大腿內側肌力強化運動:坐姿,兩膝蓋內側夾住毛巾捲,將兩邊小腿用力伸直,動作維持5秒,反覆20至30次,以強化大腿內側肌力,可提供髕骨向內側復位的穩定力量。

●相關護具及輔助療法:可選擇加強髕骨穩定的護膝及運動貼布,藉由物理性的拉力,將髕骨矯正至內側,並誘發大腿內側肌收縮,來預防及降低髕骨外移的症狀。

◎貼心小叮嚀:在享受揮桿運動的前、後,適當的暖身與伸展,對於降低運動傷害有很大的幫助,如相關疼痛問題仍持續存在,可尋求醫師及治療師的診斷及治療,以緩解相關症狀。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要保持魅力風采,運動是最好的方法,

根據不同年齡的需要,我們為你設計了最適合的運動,讓你活力自在。

文.黃惠鈴

2003/09 康健雜誌 58期

 

運動,絕對是女人該一輩子帶著的「好朋友」!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醫學中心主任陳俊忠指出,男女的生長狀況有兩個交叉點:第一階段在小學五、六年級。女生發育得比男生快;進入國中,到第二階段,男生開始發育得較快。尤其女孩子來經後,身體長較多脂肪,如果不運動,身體的耐力、肌力、協調性等,與男生差異更大。

少動,如果再加上在乎身體形象,不敢多吃,很多年輕女性不可免地變成「泡芙族」──體重不重,但肌肉少,脂肪多──到中、老年,卻面臨超重的危機。

但,運動可以讓女人留住更多青春,風采更耀眼迷人:

 

■ 使妳少生病
 

運動最大的好處是讓妳更健康。研究一再發現,規律運動可加強體內的生理機能,確保重要的化學過程持續運作。

例如,常運動的人體內的「好的膽固醇」(HDL)含量較高、血壓較低,較不易得心臟病或中風;較可能保持體重穩定、體脂肪較少,而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較不可能有骨質疏鬆症,甚至乳癌、結腸癌等癌症。

另外,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糖尿病、骨質流失、退化性關節炎等毛病,如適當運動,可以改進身體狀況,陳俊忠指出。

 

30s強化骨骼,走得更穩
 

女性在更年期後的5~7年,最多可流失20%的骨質,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雖然在三十幾歲階段,較不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但卻是採取行動,捍衛骨本的好時機。

醫界發現,經常運動的女性比不運動的女性,骨質密度更好。

特別是重力訓練。因為當骨骼承受壓力時,造骨細胞的活動將加快,以加強骨架。科學家發現,在零重力之下,骨骼健康很快惡化。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告訴擔心日後恐有骨質疏鬆症的婦女,除了適量攝取鈣質與維他命D,要多走路、慢跑、或做其他負重運動。

健走通常被醫師視為重力運動的精華。不過,妳可以稍微做點變化,增加強度,例如爬山、一些包含彈跳的運動,像階梯有氧、爬樓梯、球類運動等。

另外,跳躍(jump)動作,已被發現可增強臀部的骨質。而臀部的骨質密度降低,跌倒、骨折的機率將增高,是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危機。

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骨骼研究實驗室主任、運動生理學家Christine Snow的一個研究,針對自願參與為期一年跳躍運動實驗的停經後婦女,發現她們的臀部的骨質密度增加2%。英國學者以停經前婦女為對象,做了類似的實驗,結果發現受試者的臀部的骨質密度增加4%。

今年5月,Snow博士發表持續五年長期研究的成果。參與實驗的更年期後受試婦女,一週3次穿著負重背心做包括側弓步、前弓步、蹲、站等耐力訓練,以及不穿負重背心,一週3次、每天跳躍50下。

結果,受試者的骨質密度增加,而骨折的風險最多可降低20%。

美國《健康》(Health)雜誌曾採訪Christine Snow博士,並依照她的研究,設計一套類似的動作,幫助女性增強臀部的骨質。

開始做這套動作時,每週至少3次,每次每個動作重複6~8次,稱為一套。一個月後,做兩套。做每個動作前與做完後,要記得做點暖身運動,伸展小腿、大腿。

側弓與前弓步

(兩者替換,不必同一次做。)

1.側弓步:

雙腳站開與肩同寬。左腳跨出,與身體呈45度角,右腳彎曲。身體重心慢慢從右移到左,背彈回挺直。

這算一次。接著右腳重複做同樣動作。

2.前弓步: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一腳向前直直跨出,後腳膝蓋彎曲。再重複做另一腳。

蹲與坐起

1.雙腳站開,膝蓋、臀部穩穩地彎曲,呈半蹲的坐姿。兩手臂往前伸直,幫助平衡。試著讓大腿與地板平行,同時背部打直,微微向前傾。慢慢向下蹲,直到不能再往下蹲,起身。這算一次。

2.下一回合改做坐起的動作。坐在椅子邊緣,雙腳打開。不用雙手、慢慢從椅子上坐起來,然後再慢慢坐下。這算一次。

跳躍

屈膝,兩手臂向後擺。接著儘可能跳高,手臂往前、往上擺。著地時屈膝腳板踩地,以分散力量。

加強踝關節

1.墊起腳尖立定兩秒,再慢慢讓腳跟著地。

2.站定後,抬起腳趾,以腳跟著地重心滾向後,停留,後再慢慢回正。這算一次

 
40s鍛鍊肌力,趕走脂肪
 

女人需要肌肉。

生病時,身體可分解肌肉當做能量來源,肌肉愈多,戰勝病魔的機會愈大;肌肉可保護骨骼,骨架上披掛的肌肉愈多,骨骼愈能受到保護。

但女人天生比男人擁有較少的肌肉,因為女性體內的睪固酮激素分泌較低,而睪固酮產生肌肉,分泌濃度愈高,肌肉組織愈多。

另方面,大約從40歲開始,妳一年將流失三分之一磅的肌肉,但得到相同重量甚至更多的脂肪──如果不運動的話。

結果,中年發福,讓妳再也穿不下年輕時的窄裙。

藉由運動建造肌肉,可加速新陳代謝,因為肌肉比脂肪燃燒更多卡路里。

一項三個月的實驗發現,女性一週做3次舉重運動,新陳代謝率可提高15%,就一般身材的女性而言,那意謂每天可燃燒多餘的300卡路里。

所以,除了簡單的肌力訓練外,加一些舉重運動,例如舉啞鈴,增加肌力的效果更好。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更新日期:2010/10/08 12:25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背痛是美國民眾就醫排名的第4大原因,也是第3常見開刀原因,根據匹茲堡一家醫院物理治療師表示,其實只要改變生活中坐姿或是習慣,可以讓自己的背部不再承受過多壓力,從簡單的小動作就可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匹茲堡聖克萊爾醫院物理治療師克特琪表示,「匆忙的上班族或是開車時間過久,都容易在背部下方累積過多壓力,導致背痛產生,有些人則習慣坐時身體向後仰,常會造成骨盆前傾,因為長期姿勢不正確將產生背痛。」

 

另一名醫師費伊則表示,「民眾長期坐在電腦桌前,其實也會影響背部健康,應該常起來走動,讓血液到處流通,同時可減輕過去的背痛。」

 

根據克特琪指出,民眾的習慣包括女性出門常穿的高跟鞋,或是肩膀背著過重的包包,容易因姿勢不良導致背痛更加嚴重,「因為脊柱一邊承受過多壓力,因此另一邊需更加出力才能達到平衡。」

 

因此,她建議女性朋友應少穿高跟鞋,或是減輕背包重量,才能改善背痛。

 

費伊醫師則提醒,家中的床墊若是使用超過10年以上,應該考慮換新,讓身體能得到適當的支撐,至於坐姿醫師建議坐時應屁股應呈90度,膝部也呈90度,以便讓脊椎得到適當的支撐。

 

克特琪也強調,日常生活的作息或習慣的確可以立即改善背痛,但是如果疼痛持續,則應立即尋求醫師的協助。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舉重不見得越重越好!渾身肌肉是許多男性朋友的夢想,不過除了勤跑健身房外,加拿大一所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也可以拿較輕的物品來鍛鍊,一樣可以達到與舉重訓練的健美效果。

 

根據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研究,傳統上讓肌肉再生成新的肌肉,這就是鍛練肌肉的方法,不過,重點是反覆來回達到「肌肉疲勞」,不是重量本身,專攻運動學的研究人員菲利浦表示,想要鍛鍊肌肉其實只要自己拿出較輕的物品,自行來回反覆舉起放下,直到沒有力氣為止,也能達到建美效果。

 研究人員讓平均年齡21歲的實驗者,共分成重量組與輕量組,第一組人員必須舉起自己可以舉起的重量9成的東西,結果發現大約舉5至10次,實驗者就會氣力放盡而放棄,而輕量組人員,也就是必須自己舉起的可能重量30%的人,大約可以持續24次以上,最後才放棄。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結果可幫助生病或中風的民眾,鼓勵他們也可以自己鍛鍊肌肉,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傳統舉重會產生腦內啡(endorphins),這點不是在家練習就可以取代的。

 

本次研究同時刊登在《PLoS ONE》期刊。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8/26 04:12  

服用某些藥物或運動不慎,都容易引發老人跌倒,物理治療師楊雯如與藥劑師洪御三,對銀髮族提供貼心小叮嚀。

 

■老人運動注意事項:

 

●環境要安全,光線充足。

●避開不平或濕滑的地面。

 

●不可過度伸展或過度屈曲關節。

 

●做好熱身運動及緩和運動,時間至少5至10分鐘,天氣越冷所需時間越長。 

●覺得頭暈、關節疼痛、胸痛、呼吸困難或無法維持平衡時,立即停止運動,並找醫師諮詢。

 

■易引發老人跌倒的藥物(年老病人第一次使用下列藥品或變更劑量時需特別注意,其中又以鎮靜安眠藥最可能增加跌倒機率):

 

●服用鎮靜安眠藥、麻醉止痛劑,會因為嗜睡或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而不小心跌倒。

 

●服用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姿勢性低血壓,頭暈目眩而在起床時跌倒。

 

●服用瀉劑、利尿劑,會因急著要上廁所,在未到達廁所前就跌倒,或是因為尿急在廁所滑倒。

 

●服用抗組織胺劑,可用來緩解流鼻水、打噴涕等過敏反應,副作用是嗜睡,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跌倒。(記者傅潮標整理)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8/24 03:03 馮惠宜/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跳舞跳到斷腳筋!真實案例發生在台中一名廿六歲的Show girl身上。從事舞台工作多年的她,因經常穿高跟鞋蹦蹦跳跳,出現右腳跟後腳疼痛,為求快好總是到診所要求打類固醇止痛;未料一次扭動右後腳跟動作,聽到「PO」一聲人就倒地不起,到醫院掛急診發現是俗稱「斷腳筋」的阿基里斯腱斷裂。

澄清醫院復健科醫師卓裕森表示,阿基里斯腱是從小腿肌肉延伸到足跟的一條肌腱,用手觸摸即為腳跟後方可感受到一束凸起脈絡,一般常見阿基里斯腱斷裂的運動選手多為網球排球選手,多半是急殺、騰空才會造成傷害,但跳舞跳到斷腳筋還真少見。他認為原因是患者肌腱出現慢性發炎時,為立即止痛經常打類固醇,造成肌腱逐漸纖維化,才會在不當扭力下突然斷裂。

桌裕森指出這名Show girl在以骨科手術將斷裂的肌鍵接起來後,需要拄枴杖半年才能自行走路,讓她不禁傷心痛哭,她以為職業生涯會就此結束,幸好在轉到澄清醫院附設敬德復健中心,經積極復健治療三個月後,就可用右腳來踩油門和煞車,預計再一個半月就可以重回表演舞台。

卓裕森強調,阿基里斯腱是全身最強韌的肌腱,有時卻是最脆弱的「罩門」,一旦發生阿基里斯腱斷裂,手術後的復健治療長達半年到一年。

他建議,如果平時運動時發覺後腳跟有疼痛的現象,最好先休息一周,並尋求專業的復健科檢查評估,透過有效的復健治療,可以防止剎那間發生阿基里斯腱斷裂的痛苦和漫長的復健期。 

專擅運動與行政管理的台灣體育大學校長蘇文仁指出,踩著高跟鞋跳舞雖然姿態優雅,卻是相當危險,很容易造成肌肉扭傷,不值得鼓勵。

他說,大部分舞蹈,都是穿著專業的舞蹈鞋表演,唯有國際標準舞是穿高跟鞋表演,但為保護舞者的足跟與足踝,會透過專業訓練避免一些危舞動作,但Show girl的表演多屬自創性表演,為展現自己能擺能扭會過度誇張,造成足部傷害。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8/04 04:11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電腦族小心頸部椎間盤突出!30多歲的李小姐,手部出現持續性且線狀的痠麻感,經檢查發現是頸椎間盤突出,由於沒有外力撞擊,醫師研判是長期打電腦時,習慣頭部前傾,導致頸椎變形而引發頸椎病變。

李小姐處理電腦文書工作,有時一坐就1、2個小時不動,而她打電腦時,頭部會不自覺往左向前傾。日前覺得左手痠麻,經X光檢查發現頸椎變形,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是頸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經施以頸椎牽引,緩解壓迫,同時熱敷、電療,讓肌肉放鬆,復健約3個月後已改善。

可能引發頸椎間盤突出

神經外科醫師郭博學指出,一般頸椎變形、椎間盤突出,多半是外力撞擊引發,但現在臨床上常見因姿勢不良引起的頸椎病變,像是電腦族、修車師傅、水電工,常因工作需要,頸部長時間保持某種扭曲或不良姿勢,日積月累,超出脊椎所能承受範圍,就會導致不適。

日前有一名30歲電子公司品管檢驗員,因工作時,站著檢視電子產品,頭部長時間向下前傾,結果引發頸椎間盤突出。

剛開始這名品管員常覺得脖子痠痛,進而手麻,後來連腳都出現僵硬、走路不穩的情形。

郭博學說明,頸椎間盤突出會先壓迫到神經根,造成手部痠麻,但這位品管員的頸椎間盤突出因比較嚴重,已壓迫到脊髓,因此腳部出現僵硬,影響行動,必需透過手術治療。

聖馬爾定醫院物理治療師賴澤璋表示,頭部前傾會造成頸椎壓力,前傾時,若耳朵超過肩峰一英寸(2.54公分),壓力會多一倍,因此使用電腦時,頭部不要太靠近螢幕,電腦螢幕應在視線往下一點的位置。

賴澤璋提醒電腦族,使用電腦時,每30到40分鐘就要起來活動5分鐘,可以做縮下巴、深呼吸擴胸運動,及緩慢左右轉動頭部。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7/16 11:05  

     史丹佛大學一項探討長坐危害健康的學術研討會上,多數座位都是空的,參與研討的專家在聽取了一連串研究報告後,再懶得動的人都坐不住,只見會場上,此起彼落,不停有人站起來,伸展手腳、走來走去,甚至站著討論。(夏明珠報導)

 

      這項名叫(坐式行為科學)的研討會,與會者可以從講堂後方螢幕的計時器上,看到自己究竟坐了多久,會場提供很多種不同的座椅、包括健身球,給與會者選擇,研討會以校園散步作為結束。

     長時間坐著,會讓你加速增重,這點是想當然爾,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長坐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甚至於死亡的機率。

     會議的目的,除了要討論目前科學所知以外,還要過濾究竟哪些研究有需要繼續下去,哪些可以不必了。

     澳洲昆士蘭大學健康行為學教授歐文說,目前關於坐式行為科學的研究,重點多數都放在它對體重的影響,事實上,長坐不只會讓你腰圍變粗而以,它對健康可能產生的連帶效應,更值得研究。愈來愈多新的研究,把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變數加以分離,比方說,公車司機相對於於其他行業,健康狀況會比較差,這究竟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整天坐著,還是因為開車壓力太大所造成,長時間看電視有害健康的原因,到底是坐太久還是因為受到電視廣告引誘,吃進太多垃圾食品所造成。

     到底坐多久,算是坐太久,研究沒有共識,不過有證據顯示,長坐過程中,不時的起來活動一下,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7/17 12:11 陳詩璧

 

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注意了,小心造成小腿受傷;國外有一份最新研究指出,每星期至少連續穿5天的高跟鞋,而且持續2年以上,就會造成小腿腓腸肌受傷,除了會造成蘿蔔腿,嚴重的話,只要一蹲下,就會往後倒。

 

蹬著高跟鞋走呀走,愛美的女性,鞋櫃裡不只一雙;不過國外一份最新研究,就有女性穿高跟鞋,超過5公分高,每個星期穿超過5天,持續2年下來,小腿腓腸肌長度縮短13%。

國泰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女病人,她說她在家裡,室內都要穿高跟鞋,她不穿高跟鞋,她沒辦法走路,因為她長期穿,從小時候一直穿到大,已經穿了幾十年了,所以她的腓腸肌、阿基里斯腱,非常非常的緊。」

常穿高跟鞋,小腿肌肉容易受傷,治療師說,穿高跟鞋時,小腿肌肉「ㄍ一ㄣ」在一塊,加上阿基里斯腱變緊,沒彈性,就會損害腓腸肌。

國泰物理治療師簡文仁:「高跟鞋脫掉,就會蹲不住,會一直往後倒。」

嚴重的話不能蹲,症狀輕的是造成腰酸背痛,後遺症不少;醫師建議女性穿高跟鞋的話,鞋跟不要超過6公分;回家最少熱敷時間20分鐘,讓肌肉放鬆。

簡文仁:「這是熱敷包,熱熱的,那有時候我就可以(把小腿)擱在這邊,達到熱敷的作用。」

或是做做伸展操,讓肌力恢復,改善肌肉緊繃的狀況,就能降低受傷機率,也能改善蘿蔔腿,一舉兩得。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5/17 12:32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7日電)身高199公分的籃球好手,不但連投籃都投不進,還常頭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脊椎排列異常,頸部功能失調。醫師今天表示,長期無法治療的頭痛,很可能是頸因性頭痛。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在「有效診斷頸因性頭部症候群」記者會表示,日前收治1名199公分的籃球員,原本縱橫球場,衝鋒陷陣,沒想到有一次被對手用手壓到頸部,從此之後常覺得頭痛,甚至搶到球,要轉身投籃也沒辦法。

 周適偉說,後來教練要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脊椎排列異常,頸部功能失調。他說,長期姿勢不良,或外力撞擊頸椎,都可能會導致頭痛、胸口鬱悶等症狀。

 周適偉說,頸部出問題,約有8、9成會導致頭痛,尤其長期無法治癒的頭痛,可能就是所謂的頸因性頭痛,且除了頭痛外,還可能出現耳鳴、吞嚥困難、視力模糊等症狀。

 周適偉說,在疼痛門診中有20%的頭痛是因為頸因性頭痛求診,平均好發年齡為40歲,根據國外統計顯示,女性為男性的4倍。

 在治療上,他說,主要採物理治療,包括熱療、電療等,預防上則是避免外力傷及頸部,日常生活要保持姿勢正確,避免頸部受傷。990517

 

 

 

物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